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药酒 > 壮阳药酒配方

羊红膻

时间:2022-09-15 09:42:51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羊红膻是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茴芹属植物缺刻叶茴芹的根或全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中药材,具有治疗阳痿不举、精少精冷,气滞血瘀、胸痹心痛,心悸失眠、胸闷气短,外感风寒、寒饮咳嗽等病症之功效。
基本信息
t016cb6bb0a3692c5cd.jpg
    中文学名

    羊红膻

    拉丁学名

    Pimpinellathellungiana

    别称

    羊洪膻、六月寒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伞形目

    科

    伞形科

    族

    阿米芹族

    属

    茴芹属

    分布区域

    产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各省区。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产地分布
    
4栽培技术
5化学成分
6药用价值
    
7相关类群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羊红膻羊红膻
根长圆锥形,长5-15厘米,径0.3-1厘米。

茎直立,有细条纹,密被短柔毛,基部有残留的叶鞘纤维束,上部有少数分枝。

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柄,长5-20厘米,被短柔毛;叶片轮廓卵状长圆形,长4-17厘米,宽2-6厘米,1回羽状分裂,小羽片3-5对,有短柄至近无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4(-7)厘米,宽0.5-2(-4)厘米,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有缺刻状齿或近于羽状条裂,表面有稀疏的柔毛,背面和叶轴上密被柔毛;茎中部叶较基生叶小,叶柄稍短,叶片与基生叶相似,或为2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线形;茎上部叶较小,无柄,叶鞘长卵形或卵形,边缘膜质;叶片羽状分裂,羽片2-3对,或3裂,裂片线形。

无总苞片和小总苞片;伞辐10-20,长2-3(-4)厘米,纤细,不等长;小伞形花序有花10-25;无萼齿;花瓣卵形或倒卵形,白色,基部楔形,顶端凹陷,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或更长。

果实长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果棱线形,无毛;每棱槽内油管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6-9月。

羊红膻羊红膻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有微柔毛或柔毛。茎直立,有细条纹,密被短柔毛,基部有残留的叶鞘纤维,上部有数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叶柄长5-20cm,叶片轮廓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6cm,一回羽状分裂,小羽片3-5对,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7cm,宽1-6cm,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缺刻状齿或近于羽状条裂,表面有稀疏柔毛,背面密被柔毛;茎中部叶叶形与基生叶相似,或为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线形;茎上部叶较小,叶片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片和小总苞片;伞辐10-25;小伞形花序有花10-25;无萼齿;花瓣倒卵形,白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向外反卷。双悬果长卵形,长2-3mm,白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向外反卷。双悬果长卵形,长2-3mm,宽1-2mm,果棱线形,无毛,每棱槽内有油管3,合生面有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6-9月。[1]
折叠
编辑本段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700的山坡、林下、河边、灌丛中。
折叠
编辑本段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北、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台湾、广东、山东等地。
折叠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切段,晒干备用或鲜用。
折叠
编辑本段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芹菜-7-O-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glucuron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glucuronide),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甲酯甙(luteolin-7-methyl-glucurunate),木犀草素-7-葡萄糖醛酸甲酯甙(luteolin-7-methyl-glucurunate)。

根中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羊红膻根素[3-methoxy-5-(1′-ethoxy-2′-hydrox-ypropyl)-phenol]。另含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羊细膻酯(thellungianate)。根中分离出甾醇类、萜烯类、黄酮类物质及单糖等。根中主要含有挥发油;全草中含有黄酮苷。
折叠
编辑本段
药用价值
折叠
药性论述

【功效分类】温里药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心、肾、肺、脾经

【功效】温中散寒、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止咳祛痰。

【主治】克山病;心改建;气短;咳喘。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用治风寒袭肺、肺气失宣、咳嗽咳痰、胸闷喘息。

【各家论述】

1.《陕西中草药》:"祛寒宣肺,祛风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2.《陕西医学杂志》:"治心悸,克山病。老慢支、阳痿、早衰等。"

3.《中药通报》:"治疗产后虚弱,阳痿不育,风寒感冒,痰饮咳嗽等。"

【药用配伍】

1.阳痿不举,精少精冷。本品温肾壮阳,起痿生精,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精冷,精少不育,多与巴戟天补骨脂淫羊藿鹿茸等配伍,以增强药效。

2.气滞血瘀,胸痹心痛。本品辛散温通,气膻入血,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治心阳不振,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痛症,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丹参、檀香川芎桃仁红花桂枝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品同用。

3.心悸失眠,胸闷气短。本品养心安神,通心脉,养气血,用治心气不足,心悸怔忡,虚烦不眠、气短乏力,胸闷痞塞之症,常与炙甘草薤白桂枝酸枣仁等同用,或单用亦有良效。

4.外感风寒,寒饮咳嗽。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壮阳,用治风寒喘咳,有温肺化痰散寒之功。常与荆芥、苏叶、防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或与细辛半夏干姜等同用,治疗寒饮咳嗽。

【用法用量】

①《中华本草》:内服:煎汤,3-9g。

②《陕北草药》:煎服,10~15g。外洗适量。

【禁忌】阴虚内热,肺热咳嗽者忌用。
折叠
药理作用

1.初步药理实验证明根及全草有抗凝血的作用。全草尚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有降压作用,能降低心肌氧耗量。

2.黄酮苷能增强心肌及脑组织呼吸酶的活性;其水煎醇沉制剂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具有一定强壮作用。
折叠
临床研究

以其与细叶马先蒿配伍水煎服,可治疗慢性克山病(陕西中医药,1986,15(4):58);单用水煎服,治疗气管炎(中华海药(下)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755)。
折叠
选方

1.治潜在型及慢性克山病: 羊红膻根、细叶马先蒿各3钱,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一5天为一个疗程,休息15一20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或用羊红膻全草1两,黄精5钱,水煎,1日分2次服亦可)。

2.治气管炎:羊洪膻根3钱,或全草5钱,水煎服。陕西民谚家在羊洪膻,骡马拴满圈。当地多用此品治疗家畜的劳伤、乏瘦,每收良效。
折叠
编辑本段
相关类群
光果组Sect. Tragoselinum (Miller) DC.

尖叶茴芹Pimpinella acuminata (Edgew.) C. B. Clarke

锐叶茴芹Pimpinella arguta Diels

落新妇茴芹Pimpinella astilbifolia Hayata

短果茴芹Pimpinella brachycarpa (Kom.) Nakai

短柱茴芹Pimpinella brachystyla Hand.-Mazz.

具萼茴芹Pimpinella calycina Maxim.

尾尖茴芹Pimpinella caudata (Franch.) H. Wolff

蛇床茴芹Pimpinella cnidioides H. Pearson ex H. Wolff

细软茴芹Pimpinella flaccida C. B. Clarke

沼生茴芹Pimpinella helosciadoidea H. Boissieu

川鄂茴芹Pimpinella henryi Diels

辽冀茴芹Pimpinella komarovii (Kitag.) Shan & Pu

朝鲜茴芹Pimpinella koreana (Y. Yabe) Nakai

景东茴芹Pimpinella liana M. Hiroe

台湾茴芹Pimpinella niitakayamensis Hayata

紫瓣茴芹Pimpinella purpurea (Franch.) H. Boissieu

菱叶茴芹Pimpinella rhomboidea Diels

少花茴芹Pimpinella rubescens (Franch.) H. Wolff ex Hand.-Mazz.

锯边茴芹Pimpinella serra Franch. & Sav.

羊红膻Pimpinella thellungiana H. Wolff

谷生茴芹Pimpinella valleculosa K. T. Fu

查看评论

标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金雀梅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羊红膻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