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药酒 > 壮阳药酒配方

黄筒花

时间:2022-08-19 09:26:21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黄筒花(学名:Phacellanthus tubiflorus Sieb. et Zucc.)是列当科、黄筒花属植物。高5-10厘米。茎直立,肉质,簇生。叶鳞片状,卵状三角形,先端尖,覆瓦状排列,长3-10毫米,宽3-4毫米,先端尖,边缘稍膜质。花束生茎上端,具花5-11朵;苞片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1.5厘米,顶端钝圆;萼退化;花冠简唇形,白色,后渐变为浅黄色,长2.5-3厘米,简部近直立,顶端5裂,上2浅裂,下唇3裂,明显短于上唇,裂片近等长,长圆形;雄蕊4,稀3,着生在花冠中部以下,内藏,花丝下部被柔毛,花药卵形;子房上位,椭圆长圆形,侧膜胎座4-6,心皮3,花柱长,柱头棍棒状,2裂。蒴果椭圆形,长1-1.4厘米。种子多数,卵形,长0.3-0.4毫米。花果期5-8月。

7aa93317dbd15b4c!400x400.jpg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吉林、陕西、甘肃、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山坡林下。

黄筒花全草入药,可治疗阳痿、遗精、腰膝冷痛等功效。

(概述图参考资料: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筒花

拉丁学名
Phacellanthus tubiflorus Sieb. et Zucc.

别名
水晶兰、草苁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列当科


黄筒花属


黄筒花

命名者及年代
Sieb. et Zucc.,1846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主要价值
5相关研究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肉质寄生小草本。[1] 高5~11厘米,全株几无毛。

茎直立,单生或簇生,不分枝。

叶较稀疏地螺旋状排列于茎上,卵状三角形或狭卵状三角形,长5~8(-10)毫米,宽3-4毫米,边缘稍膜质,先端尖。

花常4至十几朵簇生于茎端成近头状花序;苞片1枚,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5~2.3厘米,宽0.5~0.8厘米,先端渐尖或稍钝,具脉纹;花几无梗;无花萼。花冠筒状二唇形,白色,后渐变浅黄色,长2.5~3.5厘米,筒部长2.5~3厘米,上唇顶端微凹或2浅裂,下唇3裂,明显短于上唇,裂片近等大,长圆形,长3毫米,宽约2毫米,裂片之间具褶。雄蕊4枚,花丝纤细,着生于距筒基部1~1.2厘米处,长1~1.2厘米,下部疏被柔毛,花药2室,全部发育,卵形,长约1.8毫米,基部稍钝,药隔稍伸长。

子房椭圆球形,侧膜胎座4~6个,常子房基部为6个,中部以上4个或5个,花柱伸长,长1.3~1.6厘米,无毛,柱头棍棒状,近2浅裂。蒴果长圆形,长约1~1.4厘米,直径5~8毫米。种子多数,卵形,长约0.3~0.4毫米,直径0.2~0.25毫米,种皮网状。花期5~7月,果期7~8月。[2]
黄筒花
黄筒花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海拔800~1400米。[2]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产吉林、陕西、甘肃、浙江、湖北和湖南。朝鲜、日本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2]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黄筒花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晒干。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清热解毒。主头蛇;神经衰弱;腰膝酸痛;肠炎;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研究
日本学者Takasi Tuyama〔Journ. Jap. Bot. 21(7-12):131-137. 1947〕把胡先骕先生根据采自浙江天目山的标本而发表的Tienmuia triandra Hu及Komarov根据苏联标本建立的P. continentalis Kom.这两个名称都作为本种的异名处理。中国植物志编委检查了T. triandra Hu的模式标本,发现它所显示出的性状均与P. tubiflorus Sieb. et Zucc的原记载相符合。只是胡先骕先生将苞片作为萼片而误定新种。因此,中国植物志编委完全同意Takasi Tutama的处理意见。

该种在花萼退化程度、雄蕊及胎座数目上均有变化。花萼存在或完全消失,雄蕊通常4枚,但也少有3或5枚,子房基部胎座为6(-10),但上部胎座则常为4-5。上述变化并不稳定,与地理分布亦无相关的联系。[2] 

查看评论

标签: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蛤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资讯>>

评论:黄筒花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