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每日养生

吃什么最养肾

时间:2012-07-13 15:46:03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吃什么最养肾

逢黑必补——黑色食物好补肾

很多人都知道黑色食物补肾效果很好,但黑色食物为什么能补肾?补的又是肾的什么?能把这层关系说个明白的少之又少。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黑色和肾脏对应的都是水,它们同为一行,黑色能补肾是理所当然的。《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讲“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意思是说肾的首要功能是藏精。肾是人体的藏精大户,也就是先天、后天之精的贮藏之地。黑色既能补肾,又对肾精有很好的固摄之效,内外相加,自是养肾、养精的上好选择了。

民间有个说法叫“逢黑必补”,意思就是只要是黑色的食物对健康就大有好处。我们平时说的“黑五类”,包括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就是典型的代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五类黑色食品的具体功效。

逢黑必补——黑色食物好补肾

黑米。黑米也被称为“补血米”、“长寿米”,古时候还是宫廷御用的“贡米”。中医认为:黑米滋阴补肾,明目活血,暖胃养肝,乌发养颜,延年益寿。

黑米中含膳食纤维较多,利于肠道蠕动。黑米中的钾、镁等矿物质还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可以每周吃两到三次黑米粥,也可以在每天的蒸米饭中加入黑米,做成软糯适口的“二米饭”。

黑豆。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黑豆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黑豆具有“补肾、补五脏、暖胃肠、壮筋骨、活血化淤、祛风、解毒、益寿”的良好功效,对抑制高血压、滋补强身、抗衰耐老,均有良好的疗效。

用米醋泡黑豆,每日早晨食用20粒左右,常年食用,效果甚佳。

黑枣。黑枣有“营养仓库”之称,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和磷、钙、铁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黑枣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补肾养胃补血的功能。

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

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上沉积和凝结,被人们称为“食品中的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木耳和木耳炒白菜,但是建议每周只吃2次左右。黑米的表皮色素中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是白米的5倍之多,对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大的作用。

黑芝麻。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黑芝麻维生素E含量高,不仅能推迟细胞衰老、延长细胞寿命,而且有利于减少面部皱纹、消除动脉血管上沉淀物,促进胆固醇代谢,对延年益寿卓有功效。

咸入肾——咸味食物善补肾

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素问•五脏生成》说:“色味当五脏……黑当肾,咸。”《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天为寒……在脏为肾……在味为咸。”以上都说明咸为肾之味。

酸、苦、甘、辛、咸五味与五行的配属为:酸属木,苦属心,甘属脾,辛属金,咸属水。五脏之中,肾亦属水,故咸与肾同类相属。五味中的咸和五脏中的肾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凡是咸味的食物都入肾,具有补肾的作用。

具有咸味的食物,除了盐之外,多为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如海带、紫菜海藻、海蜇、墨鱼、猪肉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咸味食物的补肾功效及食用方法。

海带味咸,表面有一种白色粉末,略带甜味,叫甘露醇。甘露醇在海带里含量很高,具有利尿作用,可治疗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浮肿等。另外,海带中还含有一种叫藻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人体中过多的盐排出体外,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好处,对肾病也有独特的预防作用。因此,有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的人应多吃些海带。

墨鱼味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通经、催乳、补脾、益肾、滋阴、调经、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经血不调、水肿、湿痹、痔疮、脚气等症。食用墨鱼的方法有红烧、爆炒、熘、炖、烩、凉拌、做汤等。用墨鱼和冬瓜做成墨鱼冬瓜粥有补脾益、利水消肿的作用。

咸入肾——咸味食物善补肾

海蜇味咸,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的作用,对痰热咳嗽、小儿积滞、大便燥结者有效;猪肉味咸,除能滋阴外,也能润燥,适宜热病津伤、燥咳、便秘者食用。

咸味入肾经,适当食用能补肾强腰,强壮骨骼,使身体有劲儿,充满活力,但吃了过多的咸味食物也会伤肾。咸味食物多大寒,久食大寒食物不但伤肾,降肾火,同时也损伤脾胃,所以食用咸味食物也应适度。

共2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查看评论

评论:吃什么最养肾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