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的补泻原则

时间:2012-05-31 11:36:34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艾灸疗法的补泻原则

与其他疗法一样,艾灸疗法也分为补法与泻法,其总的原则为:刺激性较弱的为补法,刺激性较强的为泻法;前者灸至皮肤略红即可,后者则以灸后发泡或形成灸疮为宜。下面,我们对艾条与艾炷两种灸法的补泻进行具体阐述:

(1)艾条灸的补泻

艾条灸的补泻,关键在操作技术上,即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产生相应的补泻效果。如补法: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分钟,可起到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的作用;泻法:用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5~7分钟,雀啄60~100次,并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加灸的强度,可起到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抑制等作用。另外,施补法时,艾条宜小而细;泻法时,艾条宜大而粗。

(2)艾炷灸的补泻

与艾条灸不同,艾炷灸补泻法主要与艾炷大小与壮数多少有关。其补法即点燃艾炷后,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灭,火力微而温和,且时间宜长,壮数较多,艾炷大,灸治完毕后用手按压施灸穴位,谓之真气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缓进,发挥温通经脉,驱散寒邪,扶阳益气,行气活血,强壮机能的温补作用。艾炷灸的泻法即点燃艾炷后,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灼发烫时,宜立即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艾炷小,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则谓开其穴而邪气可散,可使火毒邪热由肌表而散,从而达到以热引热的目的。
 

查看评论

标签:艾灸

上一篇:隔物灸法     下一篇:艾灸疗法注意事项

评论:艾灸疗法的补泻原则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