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中医针灸

膈俞穴埋针可降原发性高血压

时间:2012-06-22 10:44:48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膈俞穴埋针可降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病患者的95%以上。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现今较为公认的诱因遗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高血脂、糖尿病、高盐饮食,肥胖、少动、精神紧张等。一般情况下患者早期常无症状,可以多年自觉良好而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一般早期常无症状,可以多年自觉良好而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高血压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且常在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才注意到。必需做血、尿常规,肾功能、血尿酸、脂质、糖、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辅助确诊。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一词在中医古代书籍中没有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候当属于中医学中的“头痛”;“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从中医学角度来分析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大多数应与情志、饮食、肝肾阴虚、气血有关。其病因以内伤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肾,恼怒忧思或长期精神紧张,可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风阳上扰;或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脾胃损伤,脾失健运;或劳累过度或年老肾虚,肝失所养,肝阴不足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诱发气血逆乱而生本病。选隔俞穴。

     令患者取挺胸自然正坐位,双手掌自然放于双膝盖上,抬头两眼正视正前方,在暴露的背部术者用双手拇指寻找双肩胛下角,并将两肩胛下角联一平行线与脊椎十字交叉点处定至阳穴(第七胸椎棘突下),再由至阳穴处向左右各量1.5即隔俞穴。保持体位不变,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向左右扒紧穴旁皮肤,右手用镊子挟住图钉型揿针的尾部垂直刺入膈俞穴,再将针尾部的圆圈平放于皮肤上并用创可贴固定。患者应保持埋针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禁用手抠,不要使针和创可贴脱落。嘱患者家属每日给予按压埋针处3至5次,每次约l分钟,以胀痛为度。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鱼虾等上火之品。春、秋、冬季每3至5天一次,夏季每天一次换贴。左右交替施术。该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乃辽宁中医学院老师经验,笔者用之临床每获良效。膈俞穴为血之会穴,上与生血、养血的心俞为邻,下与藏血的肝俞穴为伴,通过埋针调节心、肝功能,改善外周血管阻力与心排出量间的失衡,增强大中动脉的顺应性,使局部与整体均可兼顾,使血压在穴位自我良性调节中渐趋正常,且疗效持久,可随时随地重复验证。

      其机理与长效心痛定的降压机理相同,但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显示出针刺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优越性,是符合安全、高效、经济,值得推广的绿色疗法。同时再配合限食盐、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轻松愉悦心情的生活方式定会收到满意效果的

 

查看评论

评论:膈俞穴埋针可降原发性高血压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