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中医针灸

灸灼疗法

时间:2018-05-26 22:20:40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灸,是灼烧的意思。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灸后人体会产生一种温和的灼热感觉,这种温热刺激,不仅能使皮肤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且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起到温通经络,畅流气血,调和脏腑的作用。

之所以用艾来施行熏灸,是因为艾药性温热,具有温通经络,祛散寒邪的功能;艾的气味芳香,有开毛窍、透达肌肤的功能,所以用艾来熏灸,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通络活血的功效,而且艾易于燃烧,热力均匀,又不容易落下火星,是比较理想的熏灸原料。

灸灼疗法

艾炷灸法

施灸时所燃烧的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分大、中、小三种。大者高1厘米,炷底直径0.8厘米,重约0.1克;中者为大炷之半,如枣核大;小者如麦粒。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临床应用炷的大小,壮的多少,随病症、施灸部位不同而异,少者1~3壮,多者可达数百壮。一般阳寒虚弱之症宜多灸,体壮者宜少灸;肌肉丰满深厚处宜大炷,浅薄之处宜小炷。

艾炷法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又称着肤灸、明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为防止艾炷倾倒,可事先在皮肤上涂一点蒜汁、粥汤、清水或酒精。直接灸法又分为瘢痕灸、无瘢灸、骑竹马灸法、三角灸四种。

直接灸

2.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可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也可以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的特性发挥协调作用,从而取得更大的治疗效果。该法种类很多,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疗效。

间接灸

3.禁忌证:因施灸时疼痛较剧,灸后化脓并留有瘢痕,故对一般体质衰弱者及老年人、小儿应慎用;对急性热病、长期消耗性疾病的重症患者,如吐血过多的肺痨症和内脏实质病症,均不能施瘢痕灸治疗。此外,如眼、心肝附近及睾丸、阴部均列为禁灸区。醉酒之后、大劳、大饥、大饱之时暂不宜施灸。雾、雪、雷、雨之日也不宜施灸。急症例外。

艾卷灸法

又称艾条灸法。是用纸包裹艾绒(或加药物)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一端燃烧,在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施灸,名为“雷火神针”或“太乙神针”。由于该法操作简便,疗效良好,无痛苦及副作用,广为患者所接受,所以一直被临床广泛采用,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现本灸法已演变为纯艾条灸法、药物艾条灸法、隔药灸法和无烟艾条灸法四种。

1.纯艾条灸法:即用纯艾绒制成艾条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依其操作方法,应用范围的不同又分为温盒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

①温盒灸:将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0.5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度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弱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通过医生手指的知觉来测患者局部受热程度,而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本法适用于灸疗各种病症。

②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将点燃的艾卷接近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一般可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痹痛、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

③雀啄灸: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多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厥等。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

2.药物艾条灸法:即用药物艾条点燃后,垫上纸或布,趁热按到穴位上,使热传导透达深部的一种灸疗方法。常用以下几种:

(1)雷火神针又称雷火针,本属于灸法,为何称为“针”,是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很像针法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操作方法如下:将所选药物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1张,宽约30厘米见方,摊平,先取艾绒24克,均匀摊在纸上,次取药末6克,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纸3厘米许,捻紧即成药物艾条。施灸时先选穴定位,将艾条点燃一端。另一种方法是在所灸的穴位上,覆盖10层棉纸或5~7层棉面,再将艾火隔着纸或面紧紧按在穴位上,留按1~2秒即可,若艾火熄灭,可重新点燃另一端,以七层棉纸包裹,紧按在穴位上,如觉得太烫,可将艾条略微提起,待热减再灸。如火熄、冷却,则重新点燃灸之。每穴可按5~7次。适应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泄泻、闪挫肿痛等。

常用药物艾条处方:艾绒60克,乳香9克,沉香9克,木香9克,羌活9克,茵陈9克,干姜9克,麝香少许。

(2)太乙神针又称“太乙针”,与雷火针无实质区别,是雷火针的进一步发展。其艾条制法,操作方法与“雷火针”相同。

(3)神灯照灸法药物组成:将雄黄6克,朱砂6克,血竭6克,没药6克,麝香1.5克,研细为末。每次取药1克,桑皮纸裹之。做成条状,长约20厘米,以麻油浸透备用。用时点燃。使其距患部3厘米许,徐徐烘之,以皮肤烘热为度。适用于外科疮疡,有消肿、溃坚、止痛的作用。

(4)百发神针药物组成:乳香没药、生川附子血竭川乌草乌、檀得末、大贝母、麝香各9克,母丁香49粒,艾绒30克,其艾条制法,操作方法与“雷火针”相同。临床上主要用于偏正头痛、漏肩风、鹤膝风、半身不遂、痞块、腰痛、疝气、痈疽等症。

(5)消癖神火针药物组成:蜈蚣1条,五灵脂雄黄乳香没药阿魏、三棱、木鳖、文术、甘草、皮硝各3克,闹羊花、硫磺穿山甲、牙皂各6克,麝香9克,甘遂1.5克,艾绒60克。药条制法、操作方法与“雷火针”相同。主治偏食消瘦、积聚痞块等。

查看评论

评论:灸灼疗法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