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偏方大全 > 皮肤科偏方 > 荨麻疹偏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临证经验

时间:2012-12-05 15:30:43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白光中先生,字浩中,幼承家学,后师从蒲湘澄、胡光慈等蜀中名医学习中医理论,熟谙经典,行医近60载,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屡愈疑难重症。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白光中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禀赋不耐为发病的基础

荨麻疹的发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耐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等而诱发,其辨证分型可分为风热、风寒、风湿、血虚生燥、血瘀、脾虚、肺肾不足等类型。在荨麻疹的发作期,外虽有风热或风寒之卫分表邪,体内亦常蕴有血热、湿热、郁热或滞热等,而致营分受扰,一般以营卫合邪、营热内扰为常见。综其要总以搔痒难忍为病人所苦,解决此环节为医者之着力点。

2、临床施治风、湿、热为病机之所在。

此证多与风、湿、热相关,大凡风盛则痒,血分热湿郁于皮下不得透泄而发疹。急则治其标,如何速止其痒、控制症状是治疗的中心。治法以清热凉血、祛风除湿、速止搔痒为主。创设经验专方克敏消疹散随证加减治之,使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更为突出。

克敏消疹散方基本药物组成为:紫草30g、紫荆皮30g、苦参30g、蛇床子10g、赤芍15g、丹皮15g、蜂房18g、蝉蜕12g、白蒺藜30g、白藓皮30g、地夫子30g、甘草10g、大枣10g。

常用临证加减:兼阴虚色赤、舌红者加生地、玄参凉血滋阴:兼感外风症见微恶风寒者加荆芥发表祛风理血;兼发斑者加连翘青黛凉营消斑;兼湿热甚而苔黄腻者加苍术黄柏清热除湿;长期反复发作兼体虚者加黄芪防风白术:中满者去大枣。本方之紫草、紫荆皮、大枣甘草系民间抗过敏方,凡过敏性疾病服用皆能见效。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滇南本草》谓苦参:“凉血解毒,疗皮肤搔痒,血风癣疮”;《药性论》:“蛇床子主大风身痒,毒风”,《江西草药手册》:“蛇床子治湿疹,过敏性皮炎”;丹皮、赤芍凉血散瘀;“风气客于皮肤,搔痒不已者”用蜂房、蝉蜕祛风攻毒,疗瘾疹搔痒。临床观察,蝉蜕治疗慢性荨麻疹服用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白蒺藜、白藓皮、地夫子祛风止痒,能迅速提高止痒作用。诸药合用,清热凉血、祛风除湿,可速止搔痒,为治疗过敏性痒疹之良方,白老临床治疗痒疹,皆以此方随证加减,常可十全八九。

3、病案举隅

张某某,女,10岁,学生。2009年9月8日初诊。患者全身发红色风团,数天,大小不等,瘙痒难忍,纳差.伴有咳嗽,舌质淡,苔中部白腻微厚,脉滑。辨证:风邪外侵。湿热内蕴。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速止搔痒,兼止咳嗽 方用克敏消疹散方加减: 紫草10g、紫荆皮10g、大枣10g、苦参10g、赤芍8g、丹皮8g、蜂房8g、蝉蜕8g 白蒺藜15g、地夫子15g、薄荷8g、杏仁6g 前胡8g、百部10g、谷芽10g、麦芽10g、甘草6g。后其家长告知服用上方1剂后,至今未再发生风团搔痒。

马某,女,64岁。2009年9月15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20年,有过敏性哮喘史。本次因全身反复泛发风团伴瘙痒5年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周身泛发风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剧烈瘙痒,风团可自行消退,多家医院诊断为荨麻疹,多年来服用中西药无数,症状无缓解。现症:全身发风团,色红,大小不等,瘙痒难忍,搔抓不断,时发时止口不渴,大便2~3天/次,舌暗淡红,苔自滑,脉细缓。辨证:湿毒内蕴,卫虚不固。治法:祛风固表,除湿凉血方用克敏消疹散加减:紫草30g、紫荆皮30g、大枣30g、苦参30g、蛇床子10g、赤芍15g、蝉蜕15g、白蒺藜30g、白藓皮30g、杏仁10g、厚朴10g、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甘草10g。9月22日二诊:服用上方3剂后,近日风团搔痒发作减少,但服药觉恶心欲吐,舌暗苔白,脉缓。此因胃气本弱,痰湿中阻。

 

方药:砂仁10g、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紫草20g、苦参20、蜂房18g、蝉蜕15g、白蒺藜30g、白藓皮30g、藿香15g、甘草6g、生姜10g。三诊:10月13日,呕恶止,但发疹、搔痒未有明显变化,且兼外感咳嗽、气喘、口干,舌暗红,苔白,脉滑。旧患未除,又添新疾,二者需兼治。方药:紫草20g、紫荆皮20g、大枣20g、苦参30g、蛇床子10g、沙参15g、射干15g、麻绒8g、杏仁10g、石膏40g、冬花10g、瓜蒌皮10g、前胡10g、百部20g、桔梗lOg、甘草6g。四诊:1O月17日,咳喘减轻,风团、搔痒发作较前减少,痰多、口干,舌脉同前。上方去射干、瓜萎皮、桔梗,加半夏10g、花粉10g、厚朴10g、鱼腥草20g。五诊:10月20日,咳喘减轻,身已不发风团,唯时有搔痒,面部尚时发风团,舌暗红,苔中部微厚腻,脉滑。方药:上方去花粉、加桔梗10g。六诊:10月24日,咳喘大为缓解,全身已经不发风团,搔痒发作明显减轻,舌微红,苔中部微白厚,脉细缓。方药:紫草20g、紫荆皮20g、大枣20g、苦参30g、蛇床子lOg、沙参15g、射干15g。患者此后的治疗均以克敏消疹散加减之,至笔者发稿时,症状较前减退十之七八,病情稳定。

 

查看评论

评论:中医治疗荨麻疹临证经验

精彩专题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