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迎香穴 肾俞穴 血海穴 关元穴 风池穴 中脘穴 阴陵泉穴 肩井穴
人体穴位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保健按摩

按摩补泻的3种方法

时间:2017-07-13 12:03:09   来源:人体穴位网  作者:www.xuewei360.com

《黄帝内经》有云:“盛则泄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陌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通过按摩补泻虚实,疏通人体的气血,达到愈病、保健、强身的目的。那么,什么是补泻呢?

一般认为,凡是具有促进兴奋、营养、激发、扶正、升温作用的手法均属补法;凡是起到抑制、疏散、通畅、袪邪、降温作用的手法均属泻法

按摩补泻的3种方法

补泻手法的作用虽然有异,但目的一致,即调整阴阳、平衡气血、疏通经脉、袪邪强身,以达到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穴位按摩的补泻方法可分为以下3种:

1.轻重补泻法

一般认为补法是较轻刺激的按摩手法,手法柔和、轻快、时间短促。

例如,轻柔、轻按能疏通气血、扶正补虚。泻法是重刺激的手法,手法重而强,用力由轻入重,作用时间长。例如,重揉、重按能止痛活血,以疏散凝滞结聚,开导闭塞肿胀,减轻疼痛。

2.左右旋转补泻法

按摩时,以中指、食指、拇指,或用大鱼际按摩某一被按摩部位或六位,顺时针向旋转(向右旋转)为补。

或以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六,顺时针向旋转(向右旋转)亦为外法。

以中指或食指按住某一被按摩部位或穴位,逆时针向旋转(向左旋转)为泻。

或以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逆时针向旋转(向左旋转)亦为泻法。

3.迎随补泻法

《黄帝内经》对迎随补泻有具体说明:“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也就是说,临床按摩时,需通而补者,应顺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需行而泻之者,应逆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呢?

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又都分为阳经和阴经。

比如手阳经的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都是逆泻、顺补;

手阴经的肺经心包经心经是顺补、逆泻;

足阳经的胃经胆经膀胱经是顺补、逆泻;

足阴经的脾经肝经肾经则是逆泻,顺补。

这里教大家一个口诀:“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方便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大火,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

依照上面所说,肾经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

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得用力,主要是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

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查看评论

评论:按摩补泻的3种方法

首页 | 高级搜索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 返回顶部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2 - www.xuewei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体穴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