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

经外奇穴_动画flash图_详细讲解 打印页面

人体穴位网 www.xuewei360.com    2012-11-20 17:19:47  

经外奇穴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有的经外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组腧穴,如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临床应用上,针对性较强,如四缝治疳积、太阳治目赤等。
 
历代中医文献中多有关于奇穴的记载。《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出“奇输”是“未有常处也”,可见界于阿是穴与经穴之间的一类腧穴就是后世所说的奇穴。晋代《肘后方》里奇穴又有增加。唐代《千金要方》里散见于各卷的奇穴达187穴之多。明代方书《奇效良方》,首次将“奇穴”单独立节专论。《针灸大成》论穴有“奇”、“正”,专列经外奇穴一门,收穴35个,对后世影响很大。《针灸集成》汇集奇穴144穴。这些都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1974年郝金凯所著《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续集,已将奇穴收集达1595个。现在得到公认的奇穴是48个,它们是: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穴、耳尖、球后、上迎香、内迎香、聚泉、海泉、金津、玉液、翳明、颈百劳、子宫穴、定喘、夹脊、胃脘下俞、痞根、腰宜、下极俞、腰眼、十七椎、腰奇、肘尖、二白、中泉、中魁、大骨空、小骨空、腰痛点、外劳宫、八邪、四缝、十宣、髋骨穴、鹤顶、百虫窝、内膝眼、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内踝尖、外踝尖、八风、独阴、气端。

经外奇穴查询导航
 头顶穴位图解 (11穴)  头部穴位图解 (16穴)  口内穴位图解 ( 6穴)
 胸部穴位图解 ( 5穴)  侧胸部穴位图解( 6穴)  腹部穴位图解 (15穴)
 背部穴位图解 (28穴)  上肢穴位图解 ( 8穴)  手部穴位图解 (14穴)
 手掌穴位图解 (14穴)  腿部穴位图解 (10穴)  足部穴位图解 (20穴)
 足底穴位图解 (10穴)    更多内容……

人体经络穴位图 10(经外奇穴 动画flash图)

使用方法:移动鼠标至相应的穴位名称上(不用点击),图中会显示相应的穴位位置。

 经外奇穴Flash图解:头顶穴位图解

经外奇穴主治疾病:

  EX-HN 1 四神聪 Sishencong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EX-HN 2 当阳   Dangyang

  [定位]在头顶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

  [主治]目疾肿痛,前头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

  伴星穴
  出自《奇穴治疗诀》,属头颈部奇穴。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上星穴)再旁开3寸处。

  [ 解剖 ]
在枕额肌中,布有眶上神经及面神经的颞支。

  〖取穴方法〗仰靠或仰卧位,在头部中线,人前发际1寸再旁开3寸处取穴。

  〖刺灸法〗沿皮刺0.3~0.5寸;艾炷炙1~3壮,或艾条炙3~5分钟。

  [ 作用 ]
安神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疾病]
癫痫、眩晕、偏头痛、鼻息肉。

  [配伍应用]
鼻息肉:配上星穴(《备急千金要方》)。

--------------------------------------------------------------------------------

  囟会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经外奇穴Flash图解:头部奇穴

  鼻交頞中穴

  位置:位于鼻背部正中线,鼻骨基底之上方鼻骨间缝中。
作用:平肝息风,清利湿热。
主治疾病:头晕、肝病、癫痫、猝倒、脑溢血、脑震荡、不省人事、口噤、健忘、善睡、角弓反张、面风如虫行、黄疸。

  洪音穴

位置:位于颈前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廉泉穴)两侧旁0.5寸处。
作用:清利咽喉,止咳平喘。
主治疾病: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音嘶哑、喉部刺痒、声带疾患及咳嗽、多痰、癔病性失语、舌肿大。

 

--------------------------------------------------------------------------------

  散笑穴

位置:位于面部,鼻唇沟之中点处。
作用:通利鼻窍,清热解毒。
主治疾病:鼻塞、急性鼻炎、颜面疔疮、颜面组织炎、面神经麻痹。

--------------------------------------------------------------------------------

  上廉泉穴

位置:位于颈前正中,下颌骨下1寸处。
作用:清音利喉,疏风泄热,清咽利舌。
主治疾病:舌强、舌面溃疡、舌下神经麻痹、流涎、语言不清、哑证、失语、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咽炎、脑血管病引起的语言障碍。

--------------------------------------------------------------------------------

  EX-HN 14 翳明   Yiming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

  [主治]目疾,如近视,远视,雀目,青盲,早期白内障;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精神病。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经外奇穴Flash图解:口内穴位图解

 

  EX-HN 10 聚泉 Juquan

  [定位]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解剖] 在舌肌中;有面神经鼓索、舌动脉;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分支、舌神经。

  [主治]舌强,舌缓,消渴,哮喘,咳嗽及味觉减退。

  [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EX-HN 11 海泉 Haiquan

  [定位]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主治]舌疾、口腔炎、喉痹。

  [刺灸法] 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出血;勿灸。

--------------------------------------------------------------------------------

  EX-HN 12 金津 Jinjin

  [定位]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解剖] 有舌下静脉;布有舌下神经、舌神经。

  [主治]舌强,舌肿,口疮,消渴,喉痹。

  [刺灸法] 点刺出血。

--------------------------------------------------------------------------------

  EX-HN 13 玉液  Yuye

  [定位]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解剖] 有舌下静脉;布有舌下神经、舌神经。

  [主治]舌强,口疮,喉痹,失语。

  [刺灸法] 点刺出血。

--------------------------------------------------------------------------------

  悬命穴
位置:位于口腔前庭,上唇系带中央。
作用:苏厥醒神。
主治疾病:神昏谵语、癫狂、小儿惊痫、猝中恶、神识错乱。

--------------------------------------------------------------------------------

  唇里穴
位置:位于口腔前庭部,下唇粘膜上,与齿龈接近之唇沟中。
作用:利窍通关,清热泻火。
主治疾病:口噤、口臭、口腔炎、齿龈炎、面颊肿痛、寒暑温疫、肝病。

 经外奇穴Flash图解:胸部穴位图解

  乳上穴、胸膛穴、龙颔穴、肋头穴、小儿龟胸穴。

经典穴位推荐
 

  乳上穴

位置:位于胸部,在锁骨中线上,第四肋间隙直上1口寸处(1口寸即两口角间距离)。

作用: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乳痈妬乳,肋间神经痛。

  胸膛穴

位置:位于胸部,两乳头之间,胸骨体的两侧缘,与乳头相平处。

作用:宣肺止咳,和胃降逆,温通胸阳。

主治疾病:咳嗽、喘息、咳血、吐血、呕吐、食不下、咽干、噎膈、食管痉挛、胸痹、心悸、怔忡、背痛、乳痈、少乳、消渴。

  龙颔穴

位置:位于胸部,胸骨中线,当胸骨剑突直上1.5寸处。

作用: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主治疾病:胃脘寒痛、噎膈、呕吐、喘息、胸痛。

  肋头穴

位置:位于胸骨两侧,平第二及第三肋骨头上缘处,左右共4穴。

作用:止咳平喘、化痰散结。

主治疾病:咳嗽、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呼吸困难、症瘕、呃逆、肋间神经痛。

 经外奇穴Flash图解:侧胸部穴位图解

  渊腋穴、辄筋穴、大包穴、章门穴、京门穴、带脉穴。


经典穴位推荐


渊腋穴

位置:位于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作用:理气宽胸,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恶寒,发热,咳嗽,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马刀侠瘿。现多用于腋下淋巴结炎,胸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辄筋穴

位置:位于侧胸部,当腋中线前1寸,横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作用:降逆平喘,理气止痛,疏肝和胃。

主治疾病:胸肋痛,气喘,喘息,支气管哮喘,呕吐,痢疾,吞酸,多涎,胸满不得卧、不得眠,预言涩滞,腋肿,胸膜炎,肩臂痛,神经衰弱,四肢痉挛抽搐。现多用于腋下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胃炎等。

  大包穴

位置: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作用: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主治: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

  带脉穴

位置:位于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作用:健脾利湿,调经止带,益肾强腰。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阴挺,腹痛,疝气,偏坠,腰胁痛,腹胀,里急后重,瘫痪,下肢无力。(附:阿是穴)

 经外奇穴Flash图解:腹部穴位图解

  长谷穴、经中穴、绝孕穴、利尿穴、脐上脐下穴、脐中四边穴、气门穴、三角灸穴、提托穴、维胞穴、维道穴、胃上穴、五枢穴、羊矢穴、子宫穴。


经典穴位推荐


脐上脐下穴

位置: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0.5寸与脐下0.5寸处。

作用:补益肝肾,理气调肠。

主治疾病:腹部膨胀、肠鸣下痢、肠炎、腹直肌痉挛、水肿、疝气、小儿陷囟、囟门不合、妇科病。

  脐中四边穴

位置:位于腹部,脐中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包括水分穴、阴交穴两穴)。

作用: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息风止痉。

主治疾病:消化不良、胃脘疼痛、腹中雷鸣、泄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扩张、痢疾、疝气、小儿暴痫、一切痉挛性病症、水肿、食物中毒。

  三角灸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作用:调理气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疾病:绕脐痛、腹痛、冷心痛、肠炎泄泻、胃痉挛、疝气偏坠、奔豚气绕脐上冲、妇人不孕、两丸蹇塞、狐疝。

  子宫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

作用: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子宫下垂(脱垂)、崩漏、阴挺、痛经、不孕症、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血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睾丸炎、前列腺炎、臌胀虚肿、腰痛、阑尾炎等。

经外奇穴Flash图解:背部穴位图解

  臣觉穴、崇骨穴、后腋穴、夹脊穴、肩头穴、接脊穴、颈百劳穴、灸痨穴、灸哮穴、巨阙俞穴、淋泉穴、闾上穴、痞根穴、十七椎穴、尾穷骨穴、胃管下俞穴、下极俞穴、下腰穴、新设穴、血压点、阳刚穴、腰奇穴、腰眼穴、肘椎穴、竹杖穴、浊浴穴。

补充:长强穴、定喘穴。



经典穴位推荐


夹脊穴

位置: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左右两侧共34穴。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主治疾病: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胸1~胸3治疗上肢疾患;胸1~胸8治疗胸廓及胸腔内脏疾患;胸6~腰5治疗腹腔内脏疾患;胸11~腰5治疗腰骶疾患;腰2~腰5治疗下肢疾患。

  颈百劳穴

位置:位于项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大椎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二穴。

作用:滋阴清热,养肺止咳,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哮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肺结核、百日咳、顿咳、颈肌痉挛、项部扭伤不能回顾、落枕、产后周身疼痛、角弓反张、瘰疬。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颈项部扭挫伤,神经衰弱等。

  十七椎穴

位置:位于腰骶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冲任。

主治疾病: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或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坐骨神经痛、转胞、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月经不调、肛门疾患等。

  腰眼穴

位置:位于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作用:强腰健肾,养阴润肺。

主治疾病:痨瘵(痨病)、传尸、羸瘦、消渴、虚劳、急性腰痛、慢性腰痛、腹痛、尿频、遗尿、肾下垂、睾丸炎、腰椎骨质增生、腰部软组织损伤、小腹痛、妇科疾患等。

经外奇穴Flash图解:上肢穴位图解

臂间穴、夺命穴、二白穴、龙玄穴、手逆注穴、泽前穴、肩前穴、抬肩穴。



经典穴位推荐


夺命穴

位置:位于上臂桡侧,肩峰与肘横纹桡侧端连线的中点,当肱二头肌中。

作用:苏厥开窍,通络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疾病:晕厥、针刺中晕针反应、失神、腹痛、腹膜炎、上臂酸痛、目眩、丹毒、紫白癜风。

  手逆注穴

位置: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6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安神定惊,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癔病、狂痫、哭泣、前臂疼痛、上肢麻痹或痉挛、胸胁痛。

  二白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中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两侧,一侧2穴。

作用:清肠利湿,理气止痛。

主治:痔疮、脱肛、漏疮或痛或痒或下血、里急后重、前臂疼痛、胸胁痛。

  泽前穴

位置:位于肘臂部,肘横纹桡侧端下1寸,正对中指处。

作用:舒筋活络,软坚散结。

主治疾病:上肢麻痹、前臂痉挛、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经外奇穴Flash图解:手部穴位图解

八邪穴、大骨空穴、大指甲根穴、落枕穴、虎口穴、拳尖穴、十王穴、手踝穴、外劳宫穴、五虎穴、小骨空穴、腰痛点、中魁穴、中泉穴。



经典穴位推荐

八邪穴

位置:位于手指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两侧共八穴。

作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烦热,头痛,项痛,咽痛,齿痛,疟疾,毒蛇咬伤,破伤风,鹅掌风,手指麻木,手指拘挛,手背红肿等手指关节疾病。

  外劳宫穴

位置:位于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

作用: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理气和中。

主治疾病:颈椎病、头项强痛、落枕、偏头痛、手指麻木、五指不得屈伸、手背红肿、颈椎综合征、肩背痛、腹痛、腹泻、小儿消化不良。

  小骨空穴

位置:位于手小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作用:利窍通关,清热泻火,通络止痛,明目去翳。

主治疾病:目翳、炫弦风眼、目赤肿痛等眼病;耳聋、喉痛、咽喉炎、掌指关节痛。

  中泉穴

位置:位于手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作用:理气宽胸,调和气血。

主治疾病:胃痛(胃脘疼痛)、吐血、胸闷(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咳嗽、气喘、胃痉挛、心痛、腹中诸气痛、腹胀、中风、脑溢血、掌中热、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或麻痹、目翳、癔病、疝气痛。

经外奇穴Flash图解:手掌穴位图解

地神穴、凤眼穴、十宣穴、四缝穴、四横纹穴、小指尖穴、口内点、胃肠点。

  补充:劳宫穴、少商穴、鱼际穴、少府穴、大陵穴、中冲穴。



经典穴位推荐


十宣穴

位置:位于手十指尖端,距爪甲游离缘约0.1寸,左右两手共十个穴位。

作用:开窍苏厥,清热止痉,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用于急救:昏迷、晕厥、休克、中暑、癫痫发作、癔病、小儿惊厥、中风等。用于各种热证:热病、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重舌肿胀、口内生疮、瘰疬、痈疽、目赤肿痛、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以及乳蛾、小儿惊风、指端麻木、截瘫、吐泻、霍乱、疟疾等。

  四缝穴

位置:位于两手2~5指的掌面,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处,每侧四穴。

作用:消食导滞,祛痰化积,止咳驱虫。

主治疾病:小儿疳积、小儿腹泻、百日咳、气喘、咳嗽、蛔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指病等。

  凤眼穴

位置:位于手拇指桡侧缘,指骨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作用:明目利窍,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夜盲、目生白翳等一切目疾、五指麻木、屈伸不利、心腹烦满。

  小指尖穴

位置:手小指之尖端,距爪甲0.1寸处。

作用:止咳平喘,清热利湿。

主治疾病:百日咳、支气管哮喘、黄疸、疝气、消渴。

经外奇穴Flash图解:腿部穴位图解

髋骨穴、鹤顶穴、关仪穴、陵后穴、内膝眼穴、胆囊穴、阑尾穴、八风穴、内踝尖穴、外踝尖穴。

经典穴位推荐

髋骨穴

位置:位于大腿前下部,髋骨中线上3寸,股直肌外缘左右各旁开1.5寸处,每侧两穴,共计4穴。补:在大腿前面下部,当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二穴。

作用:袪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膝关节红肿疼痛、历节风痛、鹤膝风、下肢萎弱无力、瘫痪、脚气等下肢疾患。

  鹤顶穴

位置:位于膝部前面,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作用:通利关节;袪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等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内膝眼穴

位置:在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左右共计4穴。补:分内膝眼穴、外膝眼穴(即犊鼻穴)。

作用:祛风除湿,舒筋利节,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膝关节酸痛、鹤膝风、膝关节痛、下肢麻痹、腿痛、下肢萎软无力、脚气、中风、腹绞痛、疥癞、腰部扭伤。

  阑尾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髌骨中线下5.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

作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腑;清肠调中,理气通络。

主治病症: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炎、胃脘头痛、消化不良、偏坠木肾、七疝、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下垂。

 

经外奇穴Flash图解:足部穴位图解

营池穴、外踝尖穴、内踝尖穴。

  补充:京骨穴、至阴穴、金门穴、照海穴、然谷穴、大钟穴、昆仑穴、仆参穴、束骨穴、足通谷穴、太溪穴、水泉穴、商丘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



经典穴位推荐


营池穴

位置:位于足部,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每足两穴,左右共4穴。

作用:调经止带,理血和营。

主治疾病:赤白带下、月经过多、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肠出血、大小便不利、足跗关节炎。

  外踝尖穴

位置:位于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作用: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牙痛、扁桃腺炎、腓肠肌痉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脚气、小便淋沥、小儿重舌、白虎历节风。

  内踝尖穴

位置:位于足内侧面,当内踝的凸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主治疾病:牙痛、扁桃体炎(乳蛾)、伤寒发热、脚气、小腿内侧肌肉群痉挛、腓肠肌痉挛、白虎历节风痛、小儿不语、霍乱转筋。

  太溪穴

取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经外奇穴Flash图解:足底穴位图解

八风穴、独阴穴、气端穴、足心穴、女膝穴、失眠点、里内庭穴、拇趾里横纹。

  补充:内庭穴、涌泉穴。



经典穴位推荐


八风穴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每侧5穴,左右两侧共8个穴位。

作用: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主治疾病:牙痛、疟疾、胃痛、足跗肿痛、毒蛇咬伤、脚弱无力、足趾青紫症以及末梢神经炎、头痛、月经不调等。

  独阴穴

位置:位于足底部,第二趾骨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处。

作用:调理冲任,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阴痛、阴肿挺出、难产死胎、胞衣不下、女子干哕、呕吐、腹部疼痛、胃痛、胸胁痛、猝心痛、疝气、吐血。

  气端穴

位置:位于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两侧共10个穴位。

作用:开窍苏厥,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中风急救、脑出血、脑血管病急救、足趾麻木、足背红肿、足痛、脚气、麦粒肿。

  女膝穴

位置:位于足后跟,跟骨中央,当跟腱附着部下缘处。

作用:安神定惊,利窍泄热,行气通络。

主治疾病:惊悸、癫狂、齿疾、牙槽风、齿龈炎、齿槽脓疡、气逆、吐泻转筋。
 

 经外奇穴主治疾病:

  EX-HN 3 印堂 Yintang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解剖] 在掣眉肌中;两侧有额内动、静脉分支;布有来自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

  [主治] 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以及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 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

  EX-HN 4 鱼腰 Yuyao

  [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解剖] 在眼轮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的分支。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眼睑下垂,眶上神经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禁灸 .

--------------------------------------------------------------------------------

  EX-HN 5 太阳 Taiyang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解剖] 在颞筋膜及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布有三叉神经第二、三支分支,面神经颞支。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禁灸。

--------------------------------------------------------------------------------

  EX-HN 6 耳尖 erjian

  [定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

  [主治]目赤肿痛,上目翳,偏正头痛,喉痹,以及麦粒肿。

  [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

  EX-HN 7 球后 Qiuhou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解剖] 在眼轮匝肌中,深部为眼肌;浅层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颧支和眶下神经、结状神经结和视神经,深层有眼神经。

  [主治]目疾。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

  [刺灸法] 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1寸。

--------------------------------------------------------------------------------

  EX-HN 8 上迎香 Shangyingxiang

  [定位]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有面动、静脉之支;布有筛前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及滑车下神经。

  [主治]头痛,鼻塞,鼻中瘜肉,暴发火眼,迎风流泪。

  [刺灸法] 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

  EX-HN 9 内迎香 Neiyingxiang

  [定位]在鼻孔,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粘膜处。

  [解剖] 在鼻腔底部粘膜上;有面、动、静脉的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的鼻外支。

  [主治]目赤肿痛,鼻疾,喉痹,热病,中暑,眩晕。

  [刺灸法]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有出血体质的人忌用。

--------------------------------------------------------------------------------

  EX-HN 15 颈百劳 Jingbailao

  [定位]在项部,当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骨蒸潮热,盗汗自汗,瘰疬,咳嗽,气喘,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EX-CA 1 子宫 Zigong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处;有腹壁浅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疝气,腰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

  EX-B 1 定喘   Dingchuan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解剖] 在斜方肌、菱形肌、头夹肌、最长肌中;有颈横动脉和颈深动脉分支;布有第七、八颈神经后支。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举,荨麻疹。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

  EX-B 2 夹脊   Jiaji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十七穴。

  [解剖] 在横突间的韧带和肌肉中。因穴位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一般分为三层,浅层为斜方肌、背阔肌和菱形肌;中层有上、下锯肌;深层有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

  [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

  EX-B 3 胃脘下俞   Weiwanxia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八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八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胃痛,胰腺炎,胸胁痛,消渴,咳嗽,咽干。

  [刺灸法] 斜刺0.3-0.5寸;可灸。

--------------------------------------------------------------------------------

  EX-B 4 痞根 Pigen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解剖] 在背阔肌、髂肋肌处;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

  [主治]痞块,肝脾肿大,疝痛,腰痛,翻胃。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EX-B 5 下极俞   Xiajishu

  [定位]在腰部,第3椎腰棘突下,当后正中线上。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痛,腹痛,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下肢痠痛,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下肢痠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EX-B 6 腰宜 Yaoqi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腰挫伤、腰腿痛、泌尿生殖疾患。

  [刺灸法] 直刺1.0-1.5寸;或针后拔罐。

--------------------------------------------------------------------------------

  EX-B 7 腰眼 Yaoyan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解剖] 在背阔肌、髂肋肌处;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腰痛,尿频,消渴,虚旁,赢瘦,妇科疾患。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EX-B 8 十七椎   Shiqizhui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腿痛,转胞,痛经,崩漏,遗尿。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EX-B 9 腰奇   Yaoqi

  [定位]在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解剖] 当棘上韧带处;有第二、三骶动、静脉;布有第二、三骶神经后支。

  [主治]癫痫,头痛,失眠,便秘。

  [刺灸法] 向上平刺1-1.5寸;可灸。

--------------------------------------------------------------------------------

  EX-UE 1 肘尖   Zhoujian

  [定位]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解剖] 有浅筋膜;肘关节动脉网;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

  [主治]瘰疬,痈疽,疔疮,肠痈,霍乱。

  [刺灸法] 灸。

--------------------------------------------------------------------------------

  EX-UE 2 二白   erbai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二穴。

  [解剖] 有指浅屈肌;桡动、静脉和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

  [主治]痔疮,脱肛,前臂痛,胸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

  EX-UE 3 中泉  Zhongquan

  [定位]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与食指固有伸肌腱之间,有腕背侧韧带;有桡神经腕背支,腕背静脉网;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胃脘疼痛,心痛,唾血,目翳,掌中热,腹胀腹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

  EX-UE 4 中魁   Zhongkui

  [定位]在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解剖] 有指背神经和动脉。

  [主治]噎膈,翻胃,呕吐,呃逆,牙痛,鼻出血,白癜风。

  [刺灸法] 灸。

-------------------------------------------------------------------------------

  EX-UE 5 大骨空   Dagukong

  [定位]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解剖] 有指背神经和动脉。

  [主治]目痛,目翳,内障,吐泻,衄血。

  [刺灸法] 灸。

--------------------------------------------------------------------------------

  EX-UE 6 小骨空   xiaogukong

  [定位]在小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解剖] 有指背神经和动脉。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喉痛,指关节痛。

  [刺灸法] 灸。

--------------------------------------------------------------------------------

  EX-UE 7 腰痛点 Yaotongdian

  [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校点处,一侧二穴。

  [解剖] 在第二、四掌骨背侧骨间肌中;有掌背动脉;布有掌背神经,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急性腰扭伤,头痛,卒死,痰壅气促,小儿急、慢惊风,手背红肿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

  EX-UE 8 外劳宫   Wailaogong

  [定位]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解剖] 有骨间背侧肌;有掌背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桡神经分支。

  [主治]手背红肿,手指麻木,落枕,五指不能屈伸,小儿消化不良,脐风,以及颈椎综合征。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

  EX-UE 9 八邪   Baxie

  [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解剖] 当骨间肌处;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布有尺、桡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烦热,毒蛇咬伤。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

  EX-UE 10 四缝   Sifeng

  [定位]在第2——5指掌面侧,近端指关节的中点,一侧四穴。

  [解剖]入皮后有指纤维鞘、指滑液鞘、屈指深肌腱、深部为指关节腔;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分支;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疳积,百日咳,肠虫症,小儿腹泄,咳嗽气喘。

  [刺灸法] 点刺0.1-0.2寸,挤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

  EX-UE 11 十宣    Shixuan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和丰富的痛觉感受器。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EX-LE 1 髋骨 Kuangu

  [定位]在大腿前面下部,当梁丘两旁各1.5寸,一侧二穴。

  [主治]膝关节炎、下肢痿痹瘫。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

  EX-LE 2 鹤顶   Heding

  [定位]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髌骨上缘股四头肌腱中;有膝关节动脉网;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主治]膝关节痠痛,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

  EX-LE 3 百虫窝    Baichongwo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

  [解剖] 在股内侧肌中;有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前皮支,深层有股神经肌支。

  [主治]皮肤瘙痒,风疹块,下部生疮,蛔虫病。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EX-LE 4 内膝眼 Neixiyan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主治]膝关节周围炎、下肢运动障碍。

  [刺灸法]向膝中斜刺0.5-1寸,或向对侧透刺;可灸。

--------------------------------------------------------------------------------

  EX-LE 5 膝眼    Xiyan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解剖]在髌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分支、股外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有胫腓总神经分支。

  [主治]膝关节痠痛,鹤膝风,脚气,腿痛。

  [刺灸法]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对侧膝眼;可灸。

--------------------------------------------------------------------------------

  EX-LE 6 胆囊   Dannang

  [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解剖] 在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下肢萎痹。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

--------------------------------------------------------------------------------

  EX-LE 7 阑尾   Lanwei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萎痹。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EX-LE 8 内踝尖   Neihuaijian

  [定位]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主治]牙痛,扁桃体炎,足内侧缘痉挛。

  [刺灸法] 灸法。

--------------------------------------------------------------------------------

  EX-LE 9 外踝尖 Waihuaijian

  [定位]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主治]牙痛,脚气,偏瘫。

  [刺灸法]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EX-LE 10 八风   Bafeng

  [定位]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解剖] 在趾骨小头间前跖骨间肌中;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浅、深神经。

  [主治]足跗肿痛,脚弱无力,头痛,牙痛,疟疾,毒蛇咬伤,足趾青紫症,月经不调。

  [刺灸法] 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

  EX-LE 11 独阴 Duyin

  [定位]在足第2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的中点。

  [主治]卒心痛,胸胁痛,呕吐,吐血,死胎,胸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

  [刺灸法] 直刺0.1-0.2寸;可灸。

--------------------------------------------------------------------------------

  EX-LE 12 气端   Qiduan

  [定位]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

  [主治]中风急救,足趾麻木,脚背红肿、疼痛。

  [刺灸法] 直刺0.1-0.2寸;可灸。

 

 

 

文章来源:http://www.xuewei360.com/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2-11-20/12372.html
打印纸张:字号选择: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